新闻中心 /News
我家的“传家宝”
我家的“传家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再到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生动的家训故事、深刻的家风箴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
家风之“家”,是家庭之“家”,亦是国家之“家”,优良家风是一个家庭最珍贵的“传家宝”。5月15日“国际家庭日”前夕,记者采访了几位全国最美家庭及河南省最美家庭代表,了解他们的家风故事,探寻这些家庭的“传家宝”。
“5·15”国际家庭日前夕,5月14日,全国妇联揭晓了1000户全国最美家庭,我省张立朝家庭等34户家庭上榜。
省妇联介绍半岛官网,这些全国最美家庭中,有在习总的鼓励下,从贫困户成长为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的闫春光家庭;有夫妻俩同在消防救援队伍中,危难时刻将婚房改成“特殊安置点”,收留受灾产妇一家五口的周延涛家庭;有参加中国援埃塞俄比亚医疗队,用行动践行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人道主义精神的刘瑞强家庭;有全家参与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共同种下白蜡、白皮松、红叶李等树木1.2万余棵的杜鹏举家庭。
“这些家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在传承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厚植家国情怀、弘扬文明新风方面作出了表率。”省妇联有关负责人说。当日,省妇联揭晓了2023年度第一季河南省最美家庭,宗永杰家庭等50户家庭上榜。
近年来,省妇联持续开展“最美家庭季季推”活动,每年分4季常态化寻找最美家庭,重点寻找爱党爱国、绿色环保、清正廉洁、移风易俗等家庭典型。截至目前,全省共涌现出全国最美家庭344户,省级最美家庭1821户,县级以上最美家庭13.4万户。
“我的姥爷曾是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管理处主任,他一生都在追寻焦裕禄的足迹,讲述焦裕禄的故事,传承焦裕禄的精神……”5月12日,在河南省“清廉家风润中原”——廉洁从家出发主题活动现场,全国最美家庭代表、省纪委监委一级主任科员梁洁动情地讲述了姥爷冯汉洲的故事。
“姥爷曾亲口对我说,焦裕禄精神教育了千千万万人,建好焦裕禄纪念园对弘扬焦裕禄精神意义重大。”梁洁说,在儿时的记忆中,姥爷总是在纪念园中忙碌着。
1993年,冯汉洲被任命为焦裕禄纪念园管理处主任,负责纪念园的整修和纪念馆的建设工作。“纪念馆破土兴建时正值隆冬,他带领大家烧热水拌灰浸砖,用钢板炒沙,日夜守在工地上,肩周炎和疝气频频发作,手臂酸痛麻木难以举起,每走一步都疼得钻心。”梁洁说,这些辛苦姥爷从未在她面前提及,是她在当年的长篇纪实报道中看到的。
几度泡桐花开,冯汉洲为焦裕禄纪念园建设和焦裕禄精神的传播付出了无尽的心血和汗水。他手握数额不小的基建资金,但对资金用途精打细算,从未占过公家一砖一瓦的便宜。
对子女和孙辈,冯汉洲的要求都很严格。一次,纪念园旁的一名商户给了年幼的梁洁一串冰糖葫芦,冯汉洲知道后严厉批评了她。“姥爷给我讲了焦裕禄批评孩子‘看白戏’的故事,说不能贪任何小便宜,让我立刻拿钱给了商户。”梁洁回忆。
“‘传承、践行焦裕禄精神,像焦一样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这是姥爷的人生准则,也是我家的‘传家宝’。”在冯汉洲的言传身教下,梁洁的母亲和她都成了纪检监察干部。如今,梁洁已经成家,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她说:“等我的孩子长大了,我要把姥爷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也成为焦裕禄精神的追随者,将红色家风永远传下去。”
“5·15”国际家庭日前夕,全国妇联揭晓1000户全国最美家庭,47岁的叶县税务局副局长司富宇家庭入选。“‘最美’的背后是爷爷和爸爸留下来的勤俭好家风,这也是我家的‘传家宝’。”司富宇说。
司富宇出生在一个税务世家。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普通基层税务工作者。受父辈们影响,司富宇从税务学校毕业后主动要求去偏远的鲁山县尧山镇工作。这里距县城70多公里,税务分局主要负责尧山镇周边500多平方公里的税费征收。
“条件确实艰苦,局里一共七八个人,征收任务繁重。当我骑着摩托车去征税的时候,总会想到爷爷和父亲。”司富宇说,爷爷是靠着两条腿翻山越岭的,父亲最奢侈的工具也就是辆自行车,父辈们常说“勤为宝、俭为德、廉为贵”“踏实勤奋、遵规守矩、廉洁自律”,“和他们相比,我很知足。”
从20多岁一路走来,司富宇将青春留在了大山之间。在他的带领下,尧山分局税收总量连续五年在全县20多个乡镇办事处排名中位居第一。
这些年,司富宇平均每月回家两三次。“最忙的时候,时间都是按分钟安排的。”他说。面对这样的丈夫,妻子选择了支持。2016年,将近90岁的爷爷病危住院,司富宇无暇分身,给老人喂饭、擦洗身体等任务都落在妻子身上;2018年,年迈的父亲身患重病,岳父又查出癌症晚期,正任鲁山县赵村镇下寺村驻村的司富宇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全是妻子带着小女儿去医院陪护。“我和她结婚时,没有贵重礼物、甚至连酒席都没办。我对物质要求不高,家里家具大都是结婚时买的,电器也都是最基础的款式,可她很少抱怨……”司富宇对妻子满是歉意和敬意。
去年,组织安排司富宇赴叶县税务局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家风都是无声的激励,也是幸福的源泉。”他说。
有这样一个祖孙三代的大家庭,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读书,与诗书作伴、与翰墨为友,他们把生活演绎成一页页动人的篇章。这就是河南省最美家庭、滑县道口镇付洪山、董秀兰一家。
5月14日,记者一走进这个家庭就感受到浓浓的书香。书柜、案头、枕边,入眼之处皆是书;墙壁、房门、玄关,悬挂着一幅幅书法作品。
“我今年79岁了,年轻时就喜欢写写画画,也发表过不少文章。”手捧书籍,付洪山精神矍铄、笑容可掬。年轻时他在部队和单位就是笔杆子,退休后,临池观帖、读书学习依然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付家有三个女儿,老两口为孩子们做得最多的就是买书。在大女儿付纬华的记忆中,父亲爱书成痴,经常去市场上淘旧书,“别看那些旧书寒酸,对全家来说却如获至宝。”付纬华最喜欢古文诗词类书籍,是中国楹联协会会员,楹联作品多次获奖并发表。不仅如此,她还拥有一副好嗓子,是原创歌手、音乐人,曾在全国性音乐展演中获得金奖。
“小时候虽不能真正理解阅读的意义,但父亲满屋子的书籍报刊就是我的伙伴,不经意间,我们从书本中汲取了营养,开阔了眼界。”二女儿付静华感慨道。如今,她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被选拔为河南省“中原名师”培育对象。无论工作多么繁忙,读书是她每天必做的事。凭借朗诵特长,她还经常被邀请担任文艺活动的主持人。
高中英语教师、瑜伽教练、汉文化推广人,这些“头衔”都属于小女儿付晓琦。她说,在父母感召下,全家人热衷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并作为修身劝学的圭臬来实践。付家的三位女婿事业上踏实勤勉,对老人更是关怀备至、入孝出悌,为孩子们作出了表率。几个外孙在书香的熏陶下,积极向上、勤学自律。付家的事迹在当地成为美谈。
“诗书是起家之本。在诗书中锻造好家风,在好家风中锻造好作风,要把好家风好作风一代代传承下去。”付洪山说。
“‘红色基因’是我家的‘传家宝’,我们会把这个‘传家宝’代代相传。”5月13日,全国最美家庭代表、济源示范区生态环境局职工苗向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保家卫国一家四代从军志,红心向党一脉相传谱丹心。这是苗向前家庭的线年投身,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战场上他作战勇敢,多次荣立战功。1952年1月,在朝鲜战场深受伤病折磨的苗兴华被部队特批回国治疗,当年3月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苗兴华逝世时,苗向前的父亲苗敬一才15岁。1962年从河南大学毕业后,苗敬一继承父亲遗志,到东海舰队当了海军。他努力钻研业务,很短时间内便担任了部队的指导员,转业回乡后担任济源电厂工会主席。遗憾的是,苗敬一不及花甲便染病离世。临终前,他对家人说:“只要是苗家的子孙后代,男孩有条件都要送去当兵,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保家卫国的精神。”
爷爷的事迹、父亲的叮咛,让苗向前从小就对军营怀有特殊的情感。1993年,高中毕业本该去大学深造的他毅然报名参军,成为家中第三代军人。在部队他表现优异,于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党,并被评为“优秀士兵”。苗向前退役归乡后,成为环保战线上的普通一兵。
在苗向前的影响下,侄子苗龙于2009年在上大学期间梦圆军营。面对部队艰苦的训练和磨砺,苗龙都咬紧牙关挺了过来,他说:“决不能给军人家庭丢脸抹黑。”
这几年,苗向前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四处奔走,收集整理历史文物,宣讲爷爷等老一辈者的英勇事迹和精神。他的做法也得到同为党员的妻子和儿子的大力支持。这个“红色家庭”把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当成了共同目标,现在他们正在积极筹建家庭文物展。
“红色是我们家的主色调,军人后代的使命担当已融入血液,我们会红心向党不懈奋斗,为党、为国家、为社会作出应有贡献!”苗向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