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图书订货会 社科文献2024品牌新书抢先看

2024-01-16 06:07:5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北京图书订货会 社科文献2024品牌新书抢先看作为北京一年一度的图书文化盛会,2024北京图书订货会于2024年1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举办。社科文献的展位已经布置完毕,期待与你见面~

  爱书的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一睹它们的风采?今年我们依旧带来了一大批即将出版的新书,在订货会现场可“抢鲜”翻阅,解锁新的快乐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唯美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80年代美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

  奥斯卡·王尔德的一生—— 就像他的智慧一样—— 充满了悖论。他既是 “名人文化”的倡导者,又是受害者:因著名而闻名,褒贬不一。他的成就经常被低估,他的成功受到了憎恨。他有喜剧的天才,但努力写悲剧。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势利,但他很高兴揭露社会的错误。他追求时髦,但也热心公益。虽然幸福地结婚了,但他却疯狂地爱上了同性的男士,因此在他成功的最高峰给自己带来了灾难。他蔑视权威,但却遵守法律来捍卫他对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勋爵的爱。王尔德曾享受众人环绕、高朋满座,然尔孤独地死去:只有十几个人在他的墓前送别。

  尽管悲剧结局,王尔德的星光依然闪耀。他的生活非常非凡。最重要的是,他拒绝服从他那个时代的社会和性正统观念,所有寻求挑战传统的人视他为英雄,并从他身上获取灵感。

  马修·斯特吉斯借鉴了大量新材料和新研究,将王尔德牢牢地置于他的时代背景下,为我们描摹了王尔德的一生,是近三十年相关研究中,内容最丰富,最引人注目的王尔德传记。

  本书主要从科学哲学的视角来审视当前自然科学研究当中的一个重要现状——数据中心主义,旨在解决关乎哲学、历史和社会科学研究以及当代科学和科学政策的三个核心问题:什么是数字时代的数据,及其与生命科学和其他领域中的现有概念有何关联;在一个重大技术和制度变革的时期中,什么是科学的知识,其与产生、流通和使用数据的社会世界又有何关系;在何种条件下能够且应当组织和解释大型数据集合,以生成有关生命系统的知识。

  本书梳理了现代英国的礼仪与文明,以及文明与野蛮的区别。史学大家基思· 托马斯开创性地研究了宗教和巫术的衰落、人类与自然世界,以及生命的终结,并且探索了1500年至1800年的信仰、价值观和社会实践。

  作者向我们展示了社会上层人士是如何通过行为、话语和举止来凸显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发展自己的特有的礼仪与文明。英国人以其优越文明塑造了与威尔士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的关系。使国际贸易、殖义、奴隶制和种族歧视合法化是英国与北美、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打交道的基础。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相信西方文明的优越性。本书揭示了反帝国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的早期起源,并探究了新的文明形式是如何被的。作者还解释了礼仪在现代世界中的作用。

  琳达·德·莱尔以非虚构的叙事方式讲述了简·格雷、凯瑟琳·格雷与玛丽·格雷三姐妹不为人熟知的生平,这三位出身贵族却在都铎王朝的权力斗争中输掉的年轻女性原本可能成为当时的英国女王。本书重新诠释了她们的历史地位,并以新的视角理解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

  年长的简·格雷被贪婪的政客和不妥协的宗教改革家推上了王位,但不久后便被废黜,最后在伦敦塔被处死。实际上,她并不只是受害者,而更像一位领袖,为王冠和信仰而战,至死不渝。凯瑟琳与玛丽虽行事小心谨慎,但最终不得不面对悲惨的结局。

  围绕格雷姐妹的生活存在种种谣传,琳达·德·莱尔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迷雾,讲述了鲜为人知的人物经历,生动展现了格雷姐妹所处的动荡世界:在她们所处的时代,王室婚姻既能让人君临天下,也能让人一无所有。

  数量和物质因素必然会对战争结果起到决定性作用吗?这似乎是无可辩驳的。但斯蒂芬·比德尔质疑了这种说法,并在本书中系统考察了兵力部署是如何与物质因素相互作用,并最终决定战争结果的。作者强调了运用现代军事体系的必要性,认为兵力部署在现代战争中居于核心地位,而且进入20世纪后,其帮助军队在致命武器下幸存的作用日益凸显。

  比德尔指出,技术变革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这取决于兵力如何部署,仅仅关注物质力量会有犯下重大错误的风险,对政策和学术研究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此外,作者还运用多种方法,对本书的观点进行严格的测试和检验,得出的结论则挑战了大多数固有理论,包括对军事的期待,国际关系学科的主流看法,以及军事史领域的正统解释。

  这是一部从气候学、动物学、植物学、骨骼学等自然科学学科考察古罗马历史的论文集,斯坦福大学历史学教授瓦尔特·沙伊德尔汇集了处于领域前沿的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和遗传学家的七篇论文,其研究成果有助于重建古罗马世界的生活。他们讨论了气候变化及其对古罗马史的影响;以丰富的人类骨骼材料记录构建了一个生物档案库,其中保存了有关健康、营养、疾病、工作等重要信息;展示了如何将古代 DNA 用于追踪传染病的传播以及牲畜和农作物的迁徙。

  阿兹特克人的历史长久以来不断地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从16世纪最初的殖民者撰写的书面材料到21世纪的电影和书籍,对阿兹特克人的描绘数不胜数,但大多基于西班牙语文献和考古发掘成果,原住民始终是沉默的被动的客体。

  美国优秀的历史学教授卡米拉·汤森决心打破这种局面,她尝试研究了所有留存至今的纳瓦语编年史,替美索亚美利加原住民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他们关于五个太阳纪的起源神话到西班牙征服后第三代人的亲身经历,汤森完整重构并精彩讲述了“真实的”阿兹特克人的故事。

  古老的印度精神学科如何成为健康行业每年200亿英镑的支柱?从贤者的山洞和森林到现代西方的健身房、医院和乡村礼堂,瑜伽在曲折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什么?

  本书将瑜伽置于全球文化背景下进行讨论,从神秘的宗教仪式和中世纪的身体魔术师,到教和大英帝国,再到印度民族主义者和二十世纪的西方。瑜伽现在已经融入了强大的社会潮流中,包括女性权利,数字媒体,名人文化,压力文化和对真实身份的追求等。作者主要以“身体瑜伽”和“心灵瑜伽”为对象,对“瑜伽”的起源、诞生环境、演变历程,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进行了深入探讨。

  历史建筑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显著的空间属性与公共属性,使得它们总是处在公众的目光注视之下。正因如此,历史建筑在保护与修缮方面始终面临着诸多难题。

  日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始于近代化之初的拆毁和破坏。大量历史建筑的急速消失,催生了人们心中的保护意识。从古老的寺院与神社,到作为城市象征的城堡与近代建筑,再到构筑了日常生活的民居与传统街区,对历史建筑的评判标准在探索中不断变化,保护对象随之变得多元。百余年来,以此为基础,日本完成了大量关于历史建筑修缮与传统景观维护的实践。

  本书聚焦日本建立历史建筑相关保护制度的过程,并尝试以复原为焦点,回顾关于历史建筑公共价值的讨论。在保护历史建筑时,如何令“历史文化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实用经济价值”达到平衡,一直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电子游戏作为伴随年轻人成长与生活的重要媒体形式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学术界的冷落或批评。围绕电子游戏开展的相关研究大多以其负面影响为切入点,例如探讨其暴力等内容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这一方面忽视了电子游戏用户中青年群体的个体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忽视了电子游戏的大面积普及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因此,重新审视、挖掘电子游戏蕴含的社会意义,对电子游戏行业进行引导,有助于促进游戏领域的学术研究。本书围绕游戏规则、魔术圈、叙事、角色化身、沉浸感、世界观、伦理、跨媒介等特定主题,对《俄罗斯方块》《塞尔达传说》《我的世界》《古墓丽影》《最后生还者》等具体游戏展开批判性解读,不仅介绍了电子游戏作为一种独特媒介的设计、运作,而且阐释了电子游戏在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解释了电子游戏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好玩”。对于电子游戏研究者而言,这本书构建了以大众文化视角研究电子游戏的不同批判性路径,可以扩展研究思路;对于喜欢玩电子游戏的普通读者而言,这本书可以使其更清晰地认知自己的游戏行为和游戏体验,使这种玩乐方式具有更多的积极意义。

  本书旨在从新的方向出发,把对歌麿这位浮世绘艺术家的研究置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在文学、艺术史、区域研究和性别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和理论先例,探寻这些版画如何被设计出来用以推广歌麿这位艺术家的个人魅力,以及这些版画如何参与建构更大范围的性别和身份的线

  1776年,托马斯·潘恩《常识》的出版极大地影响了英国与其北美殖民地之间斗争的走向。时至今日,常识在西方国家仍然是一种强大的理念。然而,常识的信仰从何而来,其民粹主义逻辑如何塑造了西方制度?这些问题的答案并非不言自明。

  美国历史学家索菲娅·罗森菲尔德以流畅的文笔,对跨大西洋启蒙运动和时代进行了新的阐述。从17—18世纪的伦敦、阿伯丁、阿姆斯特丹,到试图建立一个常识共和国的费城、法国大时期的巴黎,再到对常识哲学不断讨论与利用的柯尼斯堡和纽约,她的叙述跨越两个和多个世纪,对常识的缘起及其流变进行了新的探究。常识的历史远非常识,而是充满了矛盾和出人意料。

  富人和超级富豪正日益成为公众批评的对象。就像历史上经常发生的情况一样,富人已经成为很多社会发展问题中的替罪羊。社会嫉妒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美国人、德国人、英国人和法国人对富人的态度有何不同?雷纳·齐特尔曼,德国历史和社会学双料博士,首次详细研究了我们社会对富人的看法,有一些令人惊讶的发现,比如,年轻的美国人对富人的看法非常挑剔,而年轻的德国人和法国人对富人的看法比他们年长的同胞更积极。

  书稿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富人与偏见研究,第二部分是亚洲人、美国人和欧洲人对富人的看法。书稿分析了不同国家民众对富人态度的显著差异半岛官方网站。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对社会群体的偏见才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然而这种偏见,即使是以相对温和的方式出现,也会危害整个社会,而不仅仅是富人。作者的目的就是研究我们如何看待富人这个少数群体。作者指出,不可否认他们很强大,但他们仍然可能成为负面成见、偏见和迁怒的对象,这往往会给我们所有人带来可怕的影响。

  诚如著名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所评,本书既非一部系统性的传记,也非一部对布莱克作品的详尽指南,而是一部面向广大读者的书。达姆罗施教授舍弃了艰深的理论阐述,发出了对理解与享受的邀约,以期帮助大众欣赏布莱克深刻的原创“幻象”,并打开通往布氏借以表达此类幻象的种种象征的“感知之门”。除此以外,本书作者还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授课中所确信的内容,以便稳定地将读者带入布莱克的诗与神话世界,同时巧妙地将它们与布氏的笔记、绘画、版画和速写手稿联系起来。

  短短几年前,西方公共大概还相信,社会正在进步:和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取得重大进步,实现自由和解放,社会崇尚知识,生活方式多元化……这一切似乎都成了未来世界的准则。然而,最晚到了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人们就不无痛苦地认识到,伴随这些进步的,还有幻想。

  事实上,直到现在,社会的转型才逐渐清晰起来:原有的“工业化的现代”已被一种“晚现代”所取代,此中充斥着新的力量极化和新的矛盾——进步和困窘相伴相随。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直切当前社会最核心的结构特征:新的社会阶层,后工业时代经济的特点,文化和身份的冲突,由自我实现之责任带来的疲惫,以及自由主义的危机。

  本书收录了清末民初著名外交家陆征祥与亲朋故友往来的700余通手札。陆征祥与清末民初时期各界人物的交往在书简中留有不少痕迹,如其与顾维钧、王正廷、林森、黄郛、张群、马相伯等人的通信。其中数量最为集中、史料价值最为突出的是陆与其契弟刘符诚的往来手札,这批书信开始自1932年,直至1948年11月18日陆征祥“最后笔迹”,详细记录了陆征祥晚年的思想、信仰、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情况,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内外的政局、社会民情。

  古代服饰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文化特征。本书对蒙古服饰传统在元明两代数百年长时段的影响和流播遗存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本书广泛收集和研究大量实物、图像和文献史料,证明元朝时期,蒙古族具有鲜明北方游牧民族特色的服饰式样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服饰行用状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蒙古服饰并没有随着元朝的崩溃而在汉地销声匿迹,相反以不同形式继续在明代社会中广泛传播流用,其影响甚至延伸到了清代,在几个世纪的中国社会文化层面产生了一定影响。本书收集和展示了上百幅各类元明服饰的高清图像史料,很多图片是第一次在服饰史著作中展示,这是本书在服饰史研究上的一大推进。本书钩沉索隐,发前人之所未发,兼具学术性、趣味性和普及性。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美国中情局在莫斯科发展的军事技术间谍阿多夫·托卡契夫(他是军用雷达设计师)于1977年至1985年间如何利用间谍工具偷摄工作单位的绝密研究资料、在与中情局莫斯科站间谍建立联系、躲避克格勃天罗地网的监视屡屡与美国间谍见面,并将苏联绝密的雷达、战机及相关防空技术泄露给对方,直至最后因为中情局内部特工叛变而暴露并被逮捕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能够让我们窥见美苏在军事技术领域对抗和争霸的诸多细节,进而从这一角度了解冷战时期的美苏双方的激烈博弈。

  本书为美国罗格斯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田菱教授借助互文性理论,解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六朝文学的比较文学研究专著。本书主要研究嵇康、孙绰、诸位兰亭诗人、陶渊明以及谢灵运的诗作,探讨了这些作品与《论语》《老子》《庄子》等典籍的互文关系,以及这种互文性在诗人展示诗歌创作技艺和阐述各自哲学理念时所起的作用。作者认为,互文性“表现为对文本网络中符号的迁移、改编或修改,它促成了古代中国阅读和写作实践的基本秩序”。

  魏玛共和国的失败是德国历史上的灾难,也是世界历史上的灾难。是它纵容了希特勒逐渐攫取并集中权力,还是应当将它视作德国人第一次尝试建立共和国的历史成果?《魏玛共和国》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引人入胜的叙述给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答案。

  本书主要关注15世纪前六十年明朝皇帝和欧亚诸领袖(尤其是有成吉思汗家族血统的蒙古领袖)间的互动,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明代前期统治权的特点。作者指出,通过与欧亚诸领袖的互动,明朝皇帝与成吉思汗后裔争夺成吉思汗王朝的遗产,树立自己欧亚施恩者(众王之王)的形象,同时争取草原及周边地区统治精英的效忠;明朝皇帝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作者将明朝皇帝的统治置于欧亚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明朝的、社会与文化。

  本书出自德国小说家、编剧和记者诺曼·奥勒之手,甲骨文2018年10月曾出版其关于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亢奋战》一书,其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视角让该书颇受读者和学界好评,入选当年我社的十大好书。在本书中,奥勒再次回到擅长的领域,以他小时候的经历为引,基于档案、日记、信件、访谈、审讯记录以及相册等来源广泛的材料,讲述了一段少为人知的二战初期少数德国民众反抗希特勒纳粹政府的线

  本书内容详实,图片丰富,主要探讨了1900年至今男女时尚风格的所有关键性发展,包括饰品、发型和化妆方面的演变和发展。全书内容通俗易懂,通篇配有三百多幅彩色插图辅以理解:从20世纪初S型身材广告的复现到50年代的时尚拍摄,从70年代初牛仔布的出现到现在的全反式模特活动拍摄,以及从20世纪初的S型身材到新千禧年名人时装和街头服饰的演变。

搜索